成年大不同
《台灣省通誌稿》曾記:「臺俗崇信神佛,以為子女成長有賴於註生娘娘、七娘媽、媽祖、觀音、床母之護佑,故奉之為呵護神。周晬,依各神誕辰,由父母抱之赴廟求神佑。以一紅絲繩或銀鎖,當神前懸兒頸上,以示受神之庇護者,是為『捾絭』,自後,每年循例敬神,並以新頸繩換舊頸繩,稱曰『換絭』。迨年十六,認其以達成年,仍依名護神誕辰。營父母攜兒赴廟謝神,去頸絭,稱曰『脫絭』」。
《台灣省通誌稿》曾記:「臺俗崇信神佛,以為子女成長有賴於註生娘娘、七娘媽、媽祖、觀音、床母之護佑,故奉之為呵護神。周晬,依各神誕辰,由父母抱之赴廟求神佑。以一紅絲繩或銀鎖,當神前懸兒頸上,以示受神之庇護者,是為『捾絭』,自後,每年循例敬神,並以新頸繩換舊頸繩,稱曰『換絭』。迨年十六,認其以達成年,仍依名護神誕辰。營父母攜兒赴廟謝神,去頸絭,稱曰『脫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