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世界杯_06年世界杯梅西 - hello186.com

《新粤商》专访〡陈宇:一个主动回家乡的企业家

2025-05-14 07:11:30 世界杯经典比赛 8193

足荣村·霞光满天

陈宇,在广东雷州半岛的足荣村出生成长。这里土地肥沃,盛产辣椒、水稻与甘蔗。陈宇幼年的家乡记忆主调,永远是温馨的。

初中毕业,陈宇成为足荣村的第一个考上湛江一中的人。在湛江地区,考上湛江一中等于考上了名牌大学。1989 年,陈宇以湛江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中央民族学院经济系。1993年,陈宇大学毕业,顺利进入顺德农行工作。

在顺德农行工作,待遇好,“月薪过万”,但陈宇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已经看到二十年后的模样”了,于是,他毅然下海,自创品牌白酒“诸葛酿”,几经周折,终于大获成功。

商场功成名就,似乎还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静下来,返照自己的内心,才感概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心底最牵挂的,终归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

回足荣村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强烈、清晰---回去,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归宿。陈宇决定返乡。跟着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乡情

在家乡生产“茂德公香辣酱”

陈宇的“茂德公集团”于2002 年成立后,生意一直顺风顺水。集团的名字来自爷爷,爷爷被村里人尊称为“茂德公”。

足荣村盛产辣椒,但一直一来都是以原料进行出售,利润很低,村民们大多还是依靠在外打工来维持家里的开销。陈宇就想:既然我们有原料,为什么不进一步加工获取更多的利润呢?于是他在足荣村建起了茂德公香辣酱生产基地。这样不但讲人留在了村里,还为他们带来了比打工更高的收入。既赚了钱,又照顾了家里,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足荣村。

在家乡开办准五星的樟树湾大酒店

2006 年,陈宇决定在旅游基础薄弱的雷州投资旅游,并于2009 年年底开工兴建一所利用雷州当地材料装修的准五星的樟树湾大酒店。

开大酒店与做贸易并不一样,尽管有无数人质疑,陈宇就是有办法将虚无缥缈的想法落到实地。这场可写一本书的战役结束后,樟树湾大酒店已门庭若市,来自湛江、广州等地的客人挤满了餐厅。

足荣村·木荣小筑

修建足荣村文化广场

他在足荣村祠堂前修建了广场。“如果我们要记住乡愁,就要重建基于乡土的礼俗。但是这种重建不是回到过去,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穿越而回到过去,我们必须基于当前的变化而重建。”陈宇说。

陈宇念念不忘的,是通过祠堂来维持村子的凝聚力。“我小时候就在祠堂里接受最早的教育,在这里听到雷祖的故事,在这里产生一心向善的念头。”

足荣村·昌公书局

恢复足荣村奖学金

足荣村有一个传统,孩子考上大学或县市重点高中,都有奖励,后奖学金因故停止了。2002 年,陈宇为家乡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奖学金。

这个当年湛江一中的高材生,甚至想在村里办一所高质量的高中。陈宇说,“不一定只是姓陈的人来读,外面的人来了也可以读。最好村里也有商品房卖给他们。这样村子就不会消亡。村子有了根,就有了未来。”

发起“美村行动”

陈宇能容忍他在村里看不惯的很多东西,但不能容忍脏。因为脏体现了村民的精神状态,也肯定是旅游开发的大敌。2009年,陈宇正式发起“美村行动”。

“美村行动”首先是修路,路通了,就装灯。开始村民们不理解,觉得搞旅游根本是天方夜谭,卫生更没必要。“他们把垃圾全倒在路边、竹林里、村边,整个村子路只修了一半,修了路的那半,真的变干净了;不修路的那一半,卫生太差”。“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们请人清过一次垃圾。这是足荣村300 年来第一次大搞卫生!”陈宇激动地说。美村行动之后,是村民文明观念的逐渐培养形成。

足荣村的未来如何?陈宇已经看到了真实的轮廓:“现在已经可以下结论:足荣村肯定会成功,一定会被推出去。现在就是按部就班去做。”

足荣村·乡恋

爱电影、爱方言、爱家乡

创办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著名主持人汪涵说,普通话让人走得更远,而家乡方言让人记住自己的根。在这个问题上,陈宇与汪涵可说是一拍即合。他邀请汪涵担任了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联合发起人。2016年,陈宇在足荣村筹办中国第一个方言电影节。一个村子办一个电影节,在国内非常少见。

方言电影节建立了一个样本:反哺家乡,不只是经济上的,更应该是精神和文化上的。

方言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可以凭吊乡愁,村庄才是方言真正生长之处。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始终传达一个想法:爱电影,爱方言,爱家乡。

足荣村方言电影节以方言和电影为纽带,与崔永元、汪涵、钱文忠等各界人士共同携手,将地方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大力鼓励电影人用方言进行多元的艺术创作,扶持方言电影的成长,提升方言电影的社会影响力。

著名电视人崔永元、著名学者钱文忠也是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联合发起人。崔永元说:看到足荣村正在燃烧的柴窑、正在做的新产品、手作、烟斗,看到乡下的孩子和老乡在业余时间到昌公书局看书,交流感情……合起来这就叫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他希望以后的方言电影节办得越来越红火,大家跑过来也不单单是为了看几部影片,而希望它成为足荣村对外推出的自己的文化符号,推出自己的商品,推出自己的口号、观念,形成一个大的市场。

第二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新闻发布会

2016年首届电影节征集到279部方言电影作品,参赛影片题材丰富,从乡村、民俗、历史、情感等方面记录鲜活的当下。今年4月,第二届方言电影节征片活动在北大启动,最高奖金高达10万元人民币。据陈宇介绍,他们的团队将于4月——8月,带着首届电影节优秀影片,到北京、广州等十大城市进行展映。他们希望通过每一场展映,搭建起一个电影人与电影人、电影人与观众对话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方言电影、方言文化及地方文化。陈宇深知,只有通过艺术与文化的嫁接与引入,才能改变一个村子的气质,让外面的人愿意走进来,让村子里的人愿意留下来。

“与一个人一样,气质也是一个地方的魅力所在。我期待再用三到五年时间,让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成为足荣村的一张名片,让足荣村成为雷州的一张名片。”陈宇说。

设立专注乡村教育的德基金

文化人朱大可进行了多项农村考察,撰文思考“一个人的乡村复兴”。朱大可的设想中,复兴乡村有三条路径:第一条是NGO 发起的乡村教育运动;第二条是有过乡村童年经验的城市艺术家,以高度个人化的艺术风格,努力改造自己的鄙陋家园;第三条跟乡村旅游密切相关。

这三条路径陈宇都在走。比如,创办德基金,通过艺术支教,对乡村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在他们的心里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2011年7月,德基金在香港注册成立。当年10月17日,德基金第一期的旗帜,在雷州英山小学的上空飘扬起来。

德基金·乡村艺术支教

德基金专注于乡村,专注于儿童,专注于村小,专注于艺术类课程教育,专注于短期支教。已经持续六年做乡村支教,去十七个省份举行了四十多期支教活动。德基金发起了一个“课桌漂流”计划,用新课桌换来农村小学用了几十年的旧课桌,让艺术家创作后拍卖,已经筹了三十万元,目前这个“课桌漂流”计划变得更大了。

德基金每期会投入五万资金,招募志愿者和义工,在小学进行一周的艺术支教活动,给村小的孩子们带去美术、体育、口腔保健、音乐、舞蹈、趣味科学等艺术及素质教育类课程。一周的时间,德先生们付出心血,收获纯真与信任,而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德基金希望让孩子们知道,除了通过课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获得鲜活的知识。

他们不是扶贫,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德基金、德先生、孩子们,都在彼此路过,共享彼此的记忆。一周的支教,可能影响一些德先生的职业规划,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德基金的理事、德先生总是不遗余力地向身边亲人好友“安利”德基金;曾经教过的孩子,毕业进入社会了,准备加入德基金的队伍...... 路漫漫其修远兮,德基金已经走过5年,还将继续走得更远。

行走于中国乡村的哲学思考

足荣村是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但远远不够。

2014 年,陈宇和朋友们在中国大地上行走,他称之为“茂德公间隔年公益行”。他们用7 个月时间走了31 个省,探访了中国100个乡村。他观察中国乡村的现状,思考乡村的未来。在路上,他看到许多乡村正日益衰败,许多美丽的古村落被拆,心痛无比,决心让“中国的乡村重生”。

间隔年公益行

安徽的燕窝山庄,建筑风格很好,他买下了27 座房子;在山西的银角村,大半个村子已空掉,村民仍依恋这个村子,他考虑以某种方式帮助它;在河南的南石山村,整个村是做唐三彩的,他想引入艺术家来村子,也想帮助它输出产品。

在陈景润的故乡胪雷村,陈景润的老家连夜被拆,甚至迄今已有730 年历史的陈氏祠堂也差点被毁,这件事一度让陈宇很愤怒:“祠堂是一个村的根,是一个村的灵魂所在。你可以动村子的任何东西,但是你不能动祠堂,你一动祠堂,全村人都跟你拼命。因为他们视祠堂为自己的灵魂安放地,为一个村庄的光荣与梦想。”

在中国农村走一遭,陈宇感觉自己变得平静了:“我接受了当下农村的现状,学会了客观看待中国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愤怒。”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当地党委和政府对足荣村发展的支持,都给予陈宇极大的信心。

陈宇回乡14 年,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一个落后小乡村成为文明美丽的现代新农村。陈宇和他的足荣村实践,或许能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农村问题提供一些解决良方。

在家乡寻根

陈宇说,我在为我的灵魂找一个归宿,我是一个主动回家的人。“很多人一直在说故乡回不去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环境太脏,邻里关系紧张,家里已经没有老人了……但我恰恰相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造就一个回得去的故乡。我在帮自己准备一个可以回得去的归宿。”

他把足荣村视为自己人生的最终归宿,“等我老了,我会回去,那里有我的爷爷,有我的父老,有我的事业。更关键的是,我不希望我的儿女孙辈忘了这个老家,他们也应该回得去,他们回得去的理由,就是我在那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