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小蜀山,追寻万年前的先民足迹!
· 庙东郢东南遗址现场 ·
▲ 来源:安徽新闻网
所谓“更新世”,亦称为洪积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而地球历史上的更新世又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在已完成6个水平层的发掘中,出土石制品超过2000件。经初步观察,其原料主要为优质石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工具。至此,庙东郢东南遗址已经成为安徽迄今出土石制品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 庙东郢东南遗址石制品原始簇状出土状态 ·
▲ 摄影:董哲
在此之前,合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遗址主要集中在庐江、巢湖一带,包括银山智人遗址(“巢县人”)、望城岗旧石器地点、柳家2号遗址等。这次发现,既填补了合肥市区长期以来没有旧石器遗址的空白,亦将人类在这片土地活动的历史推进到数万年乃至十余万年前。值得注意的是,该遗址和小蜀山的直线距离仅2公里。
· 银山智人遗址 ·
▲ 摄影:吴靖
合肥的另一座“蜀山”
说完山脚下的“最新发现”,再来谈谈它的本体。在合肥小蜀山得名以前,历史上其实还有一座“小蜀山”——最早见于东汉《越绝书》,书中说道:“胥女南小蜀山,春申君客卫公子冢也,去县三十五里。”后经考古发现,方知在今苏州市虎丘区,即苏钢集团厂区内“华山”,位于大运河西岸,与白豸山(即胥女)一河相望。
· 吴县小蜀山 ·
▲ 来源:《越绝书》
· 苏州华山 ·
▲ 摄影:丛萌
相隔千年至宋代庐州,由“独(獨)山”演变而来的大小蜀山,初登历史舞台。如同歌词“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两座“蜀山”为同时期在造山运动时,由地壳深处喷出的岩浆和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死火山,在小蜀山还见有橄榄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而地壳受力形成的“蜀山断裂”,盆地内延伸约170公里,自西向东横穿二山。
· 合肥小蜀山 ·
▲ 来源:《舆地纪胜》
· 合肥小蜀山(1938年) ·
▲ 来源:“中研院”人社中心
如前文所述,大小蜀山均呈圆形,且顶部为圆锥状。身处丘岗,屹然孤峙,是谓为“独”。今人知其为死火山,但在古人看来意义非凡。《江南通志》称:“中干以河为限,其岐(歧)分中支,自河南之桐柏山东南,为大蜀、小蜀,为天柱。”“中干”即中干龙,为中国三大干龙(龙脉)之一,而小蜀山又“为大蜀支山”。
· 大蜀山与小蜀山(1985年) ·
▲ 来源:谷歌地球
小蜀山的自然与人文
海拔155.6米的小蜀山,一度曾挤入“南淝河源头之争”。事情是这样的——起初,东汉桑钦《水经》记道:“肥水出广阳乡西”,“施水亦从广阳乡”,此肥水即今东淝河,施水即今南淝河。北魏郦道元注释时,引用了西晋吕忱《字林》语:“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
· 南淝河(2022年) ·
▲ 摄影:王牌
到了清末,汪士铎在《水经注图》中称:“若合肥,则肥水、施水同出良余山。”稍晚的《续修庐州府志》则接着说道:“(水经注)或谓之独山,今小蜀山。”于是便有了“小蜀山说”。有些文献则将“良余山”及“连枷山”认定为今紫蓬山。如《南淝河》一文所言,今人经考察认定,红石桥及“长冈店东水”为南淝河正源。
· “肥水、施水同出良余山” ·
▲ 来源:《水经注图》
· 南淝河源头(2018年) ·
▲ 摄影:张大岗
不过小蜀山麓确有小河,即“小蜀山水”。但此河东南流,经李官桥,入派河干流“周公山水”。今名“岳小河”,源于山东北,受自然环境及城市建设等影响,河道变迁较为明显。又有一“滚子河”,源于山西,南流至城西桥,亦入派河。1966年,人们在此兴建了引水工程“小蜀山分干渠”,属淠河灌区,绕行于山之西南。
· 城西桥(2019年) ·
▲ 来源:中安在线
小蜀山的存在,总是少不了大蜀山的影子。诸如《大蜀山》提到“蜀僧于此结制”的故事,又说那位僧人在小蜀山上亦建了寺庙。故事总是杜撰的,但山寺为真实存在的——宝福寺,又作宝佛寺,在小蜀山南麓,建年无考,一说元代所建,久毁。2017年,智文大和尚牵头在东麓设立“大宝佛寺筹建处”,谋求恢复重建。
· 大宝佛寺(2017年) ·
▲ 来源:大宝佛寺
此外,山上还有感应龙王庙,为旧时合肥五大龙王庙之一。古刹梵宇,清雅幽静,山峦苍翠,流水潺潺,虽不及大蜀山,但常与之并列名山。明人贝琼《清江集》记道:“(李致和)家庐江之上,有大小蜀山之秀,辅以鸡鸣、龙穴,于是读书其中……”嘉庆《合肥县志》亦称:“山则大蜀、小蜀、大潜、李陵、鸡鸣最著。”
· 小蜀山旧貌 ·
▲ 来源:《肥西县志》
今天的山南临长江西路,在历史上——这是出西平门往六安方向的古官道,即“铺路”。对于多战江淮而言,官道常发挥着军事功能,小蜀山即成为天然的据点和瞭望台。明代崇祯八年(1635)12月17日,张献忠率军自舒城由小蜀山夜袭庐州,一举破城。1938年9月,新四军四支队为阻止日军西进,在山下公路展开多次伏击……
· 小蜀山麓(1987年) ·
▲ 摄影:郭景斌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军悍将、“中兴始祖”袁宏谟出生于将军岭袁家店,南距小蜀山约5公里,后迁居紫蓬山北即袁圩。而“三造共和”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小蜀山下度过(出生地有争议),大东郢、大陶岗、侯大卫庄、三岗、何家巷、豌豆洼、城西桥等地皆有段家活动的痕迹,流传着一则则传奇故事。
· 段祺瑞戎装照 ·
▲ 来源:雅昌艺术网
札记
小蜀山植被以松、杉为主。解放后,西麓曾设有窑厂。1986年,小蜀山被确定为合肥市骨灰公墓。1994年12月,小蜀山公墓建立,次年春对外服务。1996年,成立公墓管理所(1999年9月更名管理处),隶属肥西县民政局。此后,山的东南坡屋舍俨然,西南坡为公墓区,是安徽省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公墓,即今合肥市小蜀山陵园。2013年9月,随着小庙镇整建制由肥西县划入蜀山区,其境内小蜀山逐渐融入合肥主城区。近年来,环小蜀山规划的运河新城加速建设中。
· 小蜀山陵园 ·
▲ 来源:合肥市小蜀山陵园
小蜀山的知名度是有了,却也因人们的刻板印象,发展陷入尴尬局面,其文化内涵更是深藏山林,当然这也少不了“孪生兄弟”大蜀山的影响。此次考古发现,虽改变不了小蜀山的发展现状,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块土地,溯源并证明合肥的文明史,期待这些未来能够在合肥市博物馆完美呈现!
· 合肥市博物馆(效果图) ·
▲ 来源:孟建民本原设计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运河新城 ·
▲ 摄影:王牌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山河湖海 -
南淝河(上) | 南淝河(下)
大蜀山 | 四顶山
- 楼台亭阁 -
十大楼阁
镇淮楼 | 五凤楼 | 尚节楼 | 三牌楼
四牌楼 | 思惠楼 | 稻香楼 | 大钟楼
清风阁(上) | 清风阁(下)
逍遥阁 | 子胥台
- 街巷里弄 -
撮造山巷&北油坊巷
团结巷&哑巴巷
勤劳巷 | 人民巷 | 龚湾巷 | 双岗街
爱国巷
- 城市地标 -
金斗驿 | 三孝口 | 范巷口 | 南 七
骆 岗 | 百花井
- 老 字 号 -
解放电影院 | 南门小学 | 四牌楼书店
- 区县地名 -
长丰县(上) | 长丰县(下)
· ENJOY ·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越绝书》、《水经》、《字林》、《水经注》、《舆地纪胜》、《方舆胜览》、《清江集》、《南畿志》、《庐州府志》、《合肥县志》、《江南通志》、《水经注图》、《安徽省志·地质矿产志》、《合肥市志》、《合肥通史》、《闪光的足迹:合肥地区中共党史画册》、《肥西县志》、《安徽省肥西县地名录》、《肥西县水利志》、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中国建筑、全国报刊索引、“中研院”人社中心、华夏古迹图、雅昌艺术网、谷歌地球、湖北省图书馆、苏州日报、安徽新闻网、中安在线、合肥民政、合肥市文物保护中心、合肥市图书馆、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肥市小蜀山陵园、大宝佛寺、孟建民本原设计、往期文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