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以及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当今西北秦腔界,你认为比较好的生角演员都有谁?
2、秦腔名家有哪些
3、你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都是谁?
4、秦腔有那些名家
5、秦腔名家苏明明
当今西北秦腔界,你认为比较好的生角演员都有谁?
秦腔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和小生三类,在这三类里又有细分。具体来说须生细分为靠把须生、官衣须生、红生、蟒带须生、王帽须生、道袍须生等。老生分为安工老生和衰派老生。小生又细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
一个秦腔演员的好坏,可以笼统的以技艺水平和个人影响力以及德行操守上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结合生角行当的细分,下面列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秦腔优秀的生角演员。
1.刘随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梅碗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官衣须生、靠把须生、蟒带须生,以唱功见长,讲究以腔托情。其代表剧目《金沙滩》享誉西北,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
2.丁良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贠宗汉,主攻官衣须生、蟒带须生、王帽须生。以唱功见长,声音清脆悦耳,韵味十足,代表作《打镇台》。
3.谭建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基本功深厚,边式凝练,主攻小生、须生。代表剧目《太庙惊魂》,《周仁回府》。
4.李东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号称“秦腔王子”。主攻文武小生,代表作《千古一帝》、《黄鹤楼》。
5.康建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代表的《下河东》、《斩黄袍》、《杀庙》。
6.贺忠宏: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以做功见长,代表作《出五关》、《五典坡》、《杀庙》、《徐策跑城》。
7.宋少峰: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兼须生和红生。在年轻一代的演员中,表演唱腔俱佳。代表作《狸猫换太子》、《出五关》、《杀庙》、《斩颜良》。
8.屈莲英(女):宁夏秦腔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主攻官衣须生。代表作《放饭》、《打镇台》、《生死牌》。
9.张安学: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代表作《出五关》。
10.张江中: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主攻红生。代表作《出五关》。
11.王鸿斌: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兰州戏曲剧院院长。主攻须生、红生。代表作《出棠邑》、《下河东》。
12.王宏义: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老生,代表剧目《游龟山》、《三滴血》、《祭灵》。
13.张涛: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主攻文武小生。代表剧目《火焰驹》、《骆驼巷》、《金沙滩》。
14.杨升娟(女):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秦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爱琴。主攻小生,兼演须生代表剧目《周仁回府》、《生死牌》。
以上列举了在秦腔界群众基础深厚、德行操守高尚和秦腔技艺精湛的秦腔优秀生角演员。而个人认为,来自于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剧场王宏义是最好的秦腔生角演员。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秦腔“衰派一绝”刘毓中老先生的表演体系,从身形到唱腔,再到刘派代表剧目的传承上,无一不体现出其对艺术的严谨和敬畏。在如今鱼目混珠的所谓流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王宏义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对秦腔流派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了典范,指明了道路。其在刘派艺术传承上取得的成绩非常值得那些沽名钓誉之徒学习,也值得为规范秦腔在流派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
秦腔名家有哪些
,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
甘肃的秦腔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了东、南、中三个艺术流派,它的舞台气氛热烈火暴,演员提倡做工,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边式凝练,在行当上侧重于须生和花脸艺术的发展,在唱腔上,与陕西秦腔相比,它是逊色的。甘肃秦腔的演唱风格与西府秦腔是有明显区别的。甘肃秦腔自有其特点,是不同于陕西秦腔的又一大流派,其形成的历史与西安乱弹只在伯仲之间,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有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李夺山、李映东、岳中华、陈景民等。姜能易的《回荆州 诸葛撑船》,孔新晟的《逃国》、米新洪的《程咬金招亲》、袁新民的《卖画劈门》、倪虹韵的《罗汉钱》、张秋惠的《新春佳节倍思亲》、王超民的《金沙滩 舍子》、王定秦、王敬乐的《考文》、王中高的《杀狗》、陕西诸红生无出其左右者;)的《古城会》、薛志秀的《葫芦峪 二帐》、温警学的《杀驿》、韩建华的《港口驿》、张玉莲的《金鳞记》、刘茂森的《杀寺》、赵新启的《捉鹌鹑》、王晓玲的《刘备招亲》、窦凤琴的《斩秦英》均显示了基不凡的实力。王超民的《金沙滩 舍子 点将》做功一流,唱念秦韵,丑角赵新启白口、唱腔有晋福长风范;《孔新晟》演唱如刘易平一般;李发民。陕西户县人,同艺社学艺,后长期在甘肃、宁夏演出。戏路广,功底厚,嗓音宠亮苍劲,常以精湛的唱功取胜。他的拿手戏《斩韩信》全剧三百多句,老先生一气呵成,痛快淋漓,有VCD出版。
甘肃秦腔的中心在兰州,在兰州有两个秦腔团,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秦剧团和兰州市秦剧团,这两个团都曾拥有辉煌的历史,著名的秦腔艺术家沈和中、靖正恭就扎根在这里。80年代的甘肃秦腔,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演员老化,艺术单调,情势危急。1985年在兰州举办的“陇上秦腔荟萃”的秦腔专场演出,基本上荟萃了当时在甘肃的全部秦腔力量,演员如下:温警学、王晓玲、刘茂森、王超民、杜干秦、姜能易、王定秦、赵启民、王敬乐、景乐民、米新洪、薛志秀、袁兴民、张秋慧、王中高等20多位,年龄最大的王超民当时已经70岁了。但他们中间有很多在艺术上都是有相当造诣的,如温警学的《打镇台》、王晓玲的《龙凤呈祥》、王超民的《金沙滩》、杜干秦的《瓜旦出嫁》、袁兴民的《卖画劈门》、王定秦的《考弱点——演员断层。当时在演唱会她就是现在名闻西北的窦凤琴,(甘肃宁县早胜人,家学渊源,其父(窦福明)
加载中...
你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都是谁?
从民国到如今,秦腔名角多了去了。因各人爱好不同,欣赏的角度,还有年龄方面的原因,答案是不尽相同的。
农夫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爱看秦腔戏,到如今巳有五,六十个年头了。我心目中的秦腔名角有活周仁任哲中,郭明霞,袁克勤,刘毓中,孟遏云,王辅生,闫振俗,贠宗翰,李爱琴,李正敏,肖若兰,肖玉玲,刘茹惠,郝彩风,王玉琴,吴德,陈妙华等(已超过了十名,但实在无法割爱)。
当然,秦腔的新人辈出,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很多秦腔新秀,诸如丁良生,候红琴,孙存蝶,张涛,乔慷慨等也都很优秀,但说实话并没有亲临戏台下看过他们的演出,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百名演员唱腔集锦,按年代分出10名就可以了!
1、李正敏、陈雨农、刘毓中;王谋儿、朱林峰、王文鹏 苏育民、晋福长、王天民;田德年。
2、杨金声、何振中 孟遏云、张德明、宋上华;王集荣、李正华、闫振俗
李甲宝、刘易平.
3、袁克勤;张建民、苏蕊娥、康正绪
杨金凤、杨令俗、李可易;李夕岚、张新华、王仲华
4、李爱云、刘化鹏、王玉琴;樊新民、李正斌、王辅生 吕明发、马蓝鱼、颜春苓;殷守中。
5、董化清、阎更平 余巧云、贠安民、赵桂兰;焦晓春、查俊卿、乔新贤
张彩香、杨天易。
6、任哲中;肖若兰、杨桂琴、姚裕国
李应贞、陈振民、雷震中;周辅国、付凤琴、雷开元。
7、肖玉玲、陈仁义、申水琴;郝彩凤、尹良俗、郭明霞 王君秋、南秦秀、全巧民;崔惠芳、
8、闫瑞民、舒曼莉 曹海棠、陈妙华、李买刚 张咏华、张惠霞、郭葆华
王麦兰、贺美丽、蔡志诚;
9、李淑贤、张燕、马友仙 李兴、郝宝丽、昝金香;高信民、霍惠君、马金仙。
当然还有现在活跃在舞台的名家:就是各位梅花奖得主(名单露掉观众补齐)。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第25届 李 梅 眉户《迟开的玫瑰》(二度梅)
第25届 李君梅 秦腔《梨花情》
第25届 候 艳 折子戏《武松杀嫂》《花木兰》《安安送米》
第25届 李淑芳 折子戏《藏舟》《柳公馆》《山乡御妹》
第26届 赵杨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苏凤丽(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屈连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李东桥 二度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柳萍 二度梅(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张 涛(第27届,2015年,西安市秦腔剧院)
韦小兵(第28届,2017年,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袁丫丫(第28届,2017年,天水是西秦研究院副院长
李小青(第29届,2019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袁克勤 任哲中 马友仙 肖若兰
肖玉玲 周辅国 刘毓中 李淑芳
薛南宁 阎振俗
伴演角色,举例于下,按上顺序为:
《 斩黄袍》《周仁回府》《断桥》《于无声处》《三堂会审》《火焰驹》《三滴血》《河湾洗衣》《斩韩信》《十五贯》
注,一,其中薛南宁唱《斩韩信》我记不准,请友们指正。
二,上述十位的选定,主要是凭自己的喜好。夲人绝无专业评论之意。
田雨浓,党甘亭,刘毓中,田德年,王天民,何振中,宋上华,苏氏三杰,陈仁义,杨令俗,李正敏,孟遏云,肖若兰,苏蕊娥,余巧云,肖玉玲,李爱云,王玉琴,全巧民,张咏华,陈妙华,郭明霞,仁哲中,尹良俗,杨天易,焦晓春,宁秀云,王芷华......等等
我心中的秦腔十大名角是:1秦腔正宗李正敏,2衰派一绝刘毓中,3须生翘楚刘易平,4花面魁首田德年,5活诸葛焦晓春,6弹颤一绝郭明霞,7木偶戏名生袁克勤,8六龄童李爱琴,9农民领袖任哲中
10幽默大师闫振俗
作为戏迷,说起西北地区秦腔界明家真是太多了,在我心目中远不止十大名角。如果非要局限于十位,那我也只有分两个阶段来讲了。
老一辈艺术家有:马友仙,肖若兰,肖玉玲,王辅生,任哲中,阎振俗,郝彩凤,刘毓忠,郭明霞,陈仁义等多位。
中青年艺术家有:李东桥,李梅,李娟,李小峰,齐爱云,候虹琴,刘随社,丁良生,柳萍,候艳……实在是太难以割舍,让人很纠结
雷开元的血泪仇,王辅生的看女,李乃刚的包公赔情,任哲中的周任回府,肖玉玲的火焰驹,陈妙华的三滴血,刘随社的金沙滩,丁良生的苏武牧羊,马友仙的游西湖,郝彩风的祝福。乔康慨的教学。名家荟萃,秦腔发杨广大,西北老年人的文艺美餐
秦腔界名角太多了,举不胜举,有老一辈和已故的艺术家们,也有正在活跃在舞台上为秦腔事业奉献的中青年,如果一定要拿十个名角为局限的话,只有按个人喜欢的排名了,老一辈有刘毓中 田德年 阎更平 陈妙华 肖玉玲 李夕岚 张咏华 马友仙 贠宗瀚 王辅生 等十位老艺术家了。新秀太多太多了,个人喜欢:张兰秦 窦凤琴 张 涛 候红琴 王战毅 李 宁 李东桥 李小锋 惠美丽 王占锋 不好意思选择了,因为新秀太多……
郝彩凤,马友仙,郭明霞,尹良俗,员宗汉,肖若兰,雷开元,全巧民,任哲中,苏蕊娥,苏育民,苏哲民,李爱琴,肖玉玲,孙存碟,王辅生,蔡志诚,孟遏云,马咏华,王君秋,张小斌,陈妙华,李夕岚,马桂英,马兰鱼,老一辈的,还有戴春荣,大家不会陌生吧?曾经也是唱闺阁旦的《卓文君》饰演卓文君。
谭天杏,侯红琴,窦凤琴,丁良生,李淑芳,王占毅,李小锋,王新仓,李梅,
秦腔是大西北人最爱的……比较有名的是 张兰秦 窦凤琴 孙存碟 白江波 李买刚 陈仁义 雷开元 李小峰 刘随社 郭明霞……因为她们的唱腔风格……别人只能模仿……无法超越
秦腔有那些名家
1、马友仙
马友仙(1944~)女,汉族,原籍陕西合阳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秦腔“马派”创始人。8岁考入咸阳大众剧团,学演小旦、兼演青衣。
10岁时以一出《柜中缘》唱红了咸阳以及临近地区。以后多年又陆续推出秦腔折子戏《河湾洗衣》、《打鱼杀家》、《走雪》等,以音色优美、唱做俱佳而轰动剧坛。
此后随着艺术上的追求上进和技艺的不断提高,又分别在秦腔传统戏《五典坡》、《玉虎坠》、《三滴血》、《游龟山》、《红楼梦》等大戏中担任主角。
2、贠宗翰
自幼酷爱秦腔艺术,1952年进入西安三意社学员班学戏。师承著名艺人张朝鉴、李天堂、李庆增等。入科半年后就登台演出,开门戏为《苏武庙》。
相继又演出了《苏武牧羊》《穆柯寨》《四进士》等戏,引起了群众和领导的注目与重视。1960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又经马健翎、李玉敏、袁多寿等著名艺术家的严格训练和教导。
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赵氏孤儿》、《十五贯》、《鱼腹山》、《杀庙》、《血泪仇》《二堂舍子》等。
他的许多优秀剧目和唱段被录制唱片、磁带、碟盘发行全国,甚至流传海外。《打镇台》一剧曾被中央戏曲研究院录像,作为研究秦腔资料保存。
他的学生遍及西北五省,有的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善于中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表演方面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潇洒稳健,刚柔相济,质朴深沉;善于吸收兄弟剧种的特长,如京剧须生的身段做派、蒲剧的髯口、帽翅技巧、昆曲的步法指法等,使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声腔方面在继承唱念韵味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京剧花脸唱腔的共鸣特色,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探索秦腔须生新唱法创出了一条新路。
他的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圆润流畅,韵味浓郁醇厚,声情并茂。尤其象《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腔,堪称其代表做,至今广为流传,被誉为“小浩亮“。2015年11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75年。
3、李爱琴
李爱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梨园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戏的,渭北一带年长的老人经常说“四楞子”李三的跑台子,这李三就是李爱琴的祖父。
父亲李万祥农忙在家务农,农闲跟着祖父到集镇村舍去演出。后来,祖父去世了,父亲为了糊口谋生,就带着5、6岁的李爱琴离乡背井闯荡江湖。
李爱琴先在彭艺社扮小孩、演丫环,随后到大华社,在李正敏、董化清先生的培养指导下,先后演出《探窑》、《三娘教子》、《五典坡》等戏。
由于嗓子好,吐字清,演戏投入,再加上年龄小,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称为“六龄童”。1954年参加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开始系统练功和学文化。
为排演《戚继光斩子》,她曾向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学习;1956年以《戚继光斩子》参加陕西省戏剧会演,获演员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9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同年,她入选参加陕西省演出团到北京以及沪、粤、鄂、滇、川等省市巡回演出。
在演出团受益于秦腔名家的具体指导,其间又先后得到盖叫天、红线女、陈伯华等名家的指教,使她表演艺术水平有新的飞跃。
4、肖玉玲
肖玉玲,女,秦腔闺门旦。从艺40余年,在秦腔闺门旦行当中独树一帜,对于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1958年,年仅18岁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电影《火焰驹》。
对于角色黄桂英的成功塑造,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角。世称“(小)肖派”。代表作品有《五典坡》中的王宝钏、《玉堂春》中的苏三。
《状元媒》中的柴郡主、《探窑》中的王宝钏、《红珊瑚》中的珊妹、《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艺术形象。2017年4月21日7时,肖玉玲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9岁。
5、康少易
出身梨园,自幼深得父亲教诲和各位高师面传心授,经几十年舞台实践,悟出了四功五法在于“范“的真谛,悟出了“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此为戏也的至理。
悟出了艺术之道,无外由简到繁,繁能而简,继而精,然达通灵化境者,非几辈人之致力于此是不能完成的。因之,我们应遵循艺术之道以不懈之力,把戏曲艺术传下去。
多年来,为秦腔、豫剧、蒲剧、京剧传授了《四杰村》《闹龙宫》《金钱豹》《反西凉》《杀四门》《铁公鸡》《金雁桥》《火烧裴元庆》《白水滩》等剧目。
特别是《盘肠战》由陕西省京剧团康云翔在北京演出获得中国文化部金奖。传子康云翔秦腔、京剧,昆乱不挡的全能武生,授徒安波、冉星、王冲、同超、胡小毛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腔
秦腔名家苏明明
苏明明(本名苏秀珠),1960年1月6日出生于台湾高雄,中国台湾女演员。
1978年苏明明凭借处女作影片《一个女工的故事》获得巴拿马国际影展的最佳女配角奖。
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陕西秦腔名家苏明明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