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原来是……
▲ 擎天柱任原,就是上面被扔的那个!
1
华表也是一种“擎天柱”
这个词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全称,叫做“擎天白玉柱”。为什么“擎天柱”是白玉的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擎天柱”,除了在小说戏剧里指代那些高大威猛或者国家栋梁一类的人之外,还是一种建筑的名字,这就是华表。
“擎天柱”的白玉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按照《明会典》的说法,华表又名“擎天柱”。
2
擎天原有八柱
但是擎天柱这个称呼的出现,只是在明清时代普及了,它的出现还要早。
把擎天柱拟人化,大约是元代。在元曲中,“擎天白玉柱”与“架海紫金梁”大量对仗出现,比如元曲《庞涓夜走马陵道》说:“庞涓是一条擎天白玉柱。孙膑是一座架海紫金梁。”《西厢记》里也有这样的用法。
[红见末科][末云]小娘子来了。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
[红云]不济事了,先生休傻。
[末云]小生简帖儿是一道会亲的符箓,则是小娘子不用心,故意如此。
[红云]我不用心?有天理,你那简帖儿好听!
——王实甫《西厢记》
注:擎天柱,表示对红娘的倚重,元杂剧中常称国家栋梁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不过,“擎天柱”这个词的出现,还要再早一些。宋人孔舜亮的《手植桧》一诗有云:“屹若擎天柱,森如出日桑。”宋人伍梅城的《贺新郎·刘快轩新居》词中也有说:“多少朱门随世化,独眼前、突兀新如许。真个是,擎天柱。”
这仍然不是擎天柱出现的最早记录。唐人卢肇的《耸翠峰题石》一诗中就有“更将何物可比类,分明一只擎天柱”的句子,算起来,这只擎天柱的出现,距今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
以上,只是“擎天柱”一词的简单溯源,如果要追溯古人“擎天柱”这种思维的起源,那就更早了。
古人一直有昆仑八柱的说法,也就是昆仑山上有八根顶天立地的柱子来支撑天空。汉代成书的《神异经》里说:“昆仑之上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按照《山海经》的说法,昆仑山是中华上古诸多神怪的居住或发祥地,这座神圣的玉山上面的擎天之柱,自然也是令人神往的。
▲ 《神异经》 汉代东方朔撰。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九章。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东王公、穷奇、昆仑天柱、扶桑山玉鸡等的记载,更是珍贵的神话资料。
这种擎天八柱的思想,其实还可以再往前追溯。战国大诗人屈原在《天问》里面说:“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东汉王逸对此的注是:“言天有八山为柱。”
也就是说,从屈原提及古人的“擎天八柱”认知,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了。
撰文 | 史楠编辑 |陈雪 王莹
主编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场文化之旅
| | | | | |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光明日报 ·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